全国爱牙日丨守护口腔健康 破除认知误区-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9/19 16:05:06
来源:新华网

全国爱牙日丨守护口腔健康 破除认知误区

字体:

  每年的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这一天提醒着我们关注口腔健康的重要性。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曾提出“8020”口腔健康倡议,倡导80岁老年人至少保留20颗能够正常咀嚼且无明显松动的功能牙,这一理念强调了终身维护口腔健康的重要性。然而,在我国,口腔健康问题依然严峻,很多人正遭受不同程度的口腔疾病困扰。对此,北京诚和口腔诊所主任蒋海鸥医生就口腔健康的常见误区及正确认知进行了深入解读。

  儿童乳牙保护:成长路上的隐形基石

  蒋海鸥指出,大众在口腔健康方面确实存在诸多认知误区,亟需科学引导。比如,在儿童口腔健康领域,“乳牙坏了不用管,反正要换牙”的观念根深蒂固,实则危害深远。他表示,乳牙的健康直接关系到恒牙的发育、萌出以及面部骨骼和牙弓的发育。乳牙病变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咀嚼功能和营养吸收,还可能导致恒牙萌出拥挤、反颌等问题,影响面部美观与功能。《中国儿童口腔保健指南(2021版)》明确建议,家长应每3-6个月带孩子进行口腔检查,及时通过涂氟、窝沟封闭预防龋齿。一旦发现乳牙龋坏,需立即就医治疗,切勿因小失大。

  单颗牙缺失: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健康隐患

  “单颗牙缺失似乎不影响日常饮食,为什么还要及时修复”?对此,蒋海鸥提醒,不论儿童还是成年人,单颗牙缺失看似小事,实则可能引发全口健康问题。单颗牙缺失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邻牙倾斜、对颌牙伸长,进而引发咬合紊乱,影响口腔整体功能。而长期偏侧咀嚼还会加剧常用侧牙齿的磨损,不用侧则易堆积牙结石,引发牙床萎缩,增加患牙周病风险。临床中,因单颗牙缺失未及时修复,最终导致多颗牙受损、牙槽骨吸收的案例屡见不鲜。因此,缺牙后3个月内是修复黄金期,可选择种牙、固定桥或活动假牙,其中种牙因不损伤邻牙、舒适度高,成为临床首选方案。

  看牙周期:病情与观念的双重考量

  在大众遇到的看牙周期长、体验不好等方面,蒋海鸥表示,看牙周期长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治疗需求层面,比如炎症急性期需要先消炎以减轻肿痛,复杂治疗如根管治疗加牙冠修复需要分步骤进行以确保治疗效果和牙齿功能恢复;二是健康观念层面,很多人习惯“牙疼才看牙”,错过了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机,导致小问题拖成大问题,治疗起来自然更加耗时耗力。

  而随着医疗麻醉技术和设备的不断进步,现代口腔治疗已经能够实现“无痛治牙”。对于成人患者,我们采用高效麻药确保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对于儿童患者,则可以通过笑气吸入麻醉等技术有效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和疼痛感。过去的痛苦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麻醉效果不佳所致,现在这一问题已经得到了显著改善。

  种牙与镶牙: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修复方案

  面对种牙与镶牙的选择时,患者常因价格差异而犹豫不决。蒋海鸥指出,种牙实际上是镶牙的一种,属于固定义齿修复范畴。镶牙主要分为活动义齿和固定义齿两类,种牙就是固定义齿中的一种高效修复方式,种植牙也可以用于活动义齿修复。种牙价格较高,主要是因为其按颗计费,且治疗周期长,耗材成本高,如骨头量不足时需使用骨粉、骨膜等高价耗材。但种牙并非所有口腔治疗中最贵的选项,且随着集采政策的实施,种牙价格已大幅下降,更加亲民。

  洗牙与刷牙:日常护理的黄金搭档

  在日常护理方面,洗牙与刷牙是维护口腔健康的两大法宝。很多人担心洗牙会伤害牙齿,也有的认为天天刷牙就不用洗牙了,对此,蒋海鸥强调,洗牙是维护口腔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利用超声波高频振动清除牙结石和牙菌斑,不会伤害牙齿反而能保护牙齿。牙结石才是导致牙齿松动、牙龈出血的元凶。

  至于刷牙,建议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条件允许时可在饭后五分钟后刷牙,虽然每天刷牙是必要的,但单纯刷牙难以彻底清洁牙缝等死角,因此需要配合使用牙线等辅助工具,并定期洗牙以维持口腔健康状态。

  

  科学认知口腔健康:从破除误区到主动管理

  蒋海鸥总结道,科学认知口腔健康,首先要树立“终身口腔健康管理”的观念,认识到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包括每天至少刷牙两次,使用牙线清洁牙缝,定期洗牙和进行口腔检查。同时,要特别关注儿童乳牙健康,及时处理口腔问题。最后,选择正规的口腔医疗机构和专业的口腔医生进行治疗和咨询,确保口腔健康得到科学管理。

【纠错】 【责任编辑:兰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