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为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今年主题是“早防早治 守护认知”,从疾病防治的认识入手,既叩问疾病多维度、多层次知识的普及水平,也叩问我们提供多元化、多方面的支持能力。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俗称“老年痴呆”,1906年由德国医生阿尔滋海默首次发现,是一种原因未明的进行性脑变性疾病。通常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以记忆出现障碍为最初表现,之后逐渐出现语言、定向、思维、计算、运动等功能受损,日常生活能力不断下降,最终不能独立生活。由于老年性痴呆症起病隐蔽,早期患者的“老糊涂”表现常被家属当作是老年人的正常情况。家人需仔细留意家中老人,一旦察觉到不正常,应及时陪同患者到医院的精神科、神经科或老年科就医,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期。
研究表明,老年性痴呆是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之后引起老年人死亡的第四大病因。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对老年性痴呆的认识不足,加上老年健康保健体系不够完善,绝大部分患者就诊不及时或没到医院诊治,生活质量低下,这一现象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调查显示,中国轻度痴呆症患者的就诊率为14%,中度痴呆症患者的就诊率为25%,重度痴呆症患者的就诊率为34%,47%的痴呆症老人被认为是是自然衰老的结果。一些患者因伴发精神症状被错当成精神病治疗,导致病情加重。公众对该病的不知晓、不了解,使许多患者丧失了早期发现、干预的时机。
如何早期发现老年人痴呆?1.反复询问和重复同一个问题;2.不能辨别方向、容易迷路、走失;3.忘记熟人的名字;4.不讲卫生,随地大小便,穿着古怪;5.性格古怪,好发脾气;6.想做某件事,一下子又忘记了。如果有上述情况,请及时去医院就诊。
患者到医院就诊,医生首先会简单评估,通过国际通用的认知评定量表,给病人做评分,初步诊断有没有问题,如果有问题进一步做全面测试,有的还要做头部CT、核磁共振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排除其他问题。老年人痴呆除了阿尔茨海默病外,还有很常见的血管性痴呆,病因是脑梗塞和脑出血。此外,脑外伤、脑炎、脑部肿瘤、甲状腺功能低下等也会导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的致病原因尚不明确,且发病症状较为隐匿,早诊早治非常重要。
近日,《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5》正式发布,报告强调早期诊断是延缓AD进展的核心前提,而我国AD诊断技术已从传统影像手段迈向“体液生物标志物精准检测”新阶段,磁共振成像(MRI)成为首选,可通过内侧颞叶萎缩(MTA)评分识别早期 AD;功能 MRI(fMRI)在脑网络差异分析中展现出早期筛查潜力。PET 扫描因成本高等问题,临床应用仍受限。体液生物标志物是近年诊断技术的“重头戏”,脑脊液中的β-淀粉样蛋白(Aβ)42、T-tau、P-tau 蛋白检测已在临床记忆门诊常规开展,其中P-tau217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 AD 标志物,可精准反映病理进展。此外,尿液AD7C-神经丝蛋白灵敏度达89.3%。基因检测中,PSEN1、APP 等突变分析为家族性 AD 提供病因线索,ApoE 4检测则助力风险评估。
AD目前无法根治,只能通过诸多方法和药物延缓其发展。老年性痴呆常用的药物有改善脑循环和脑代谢、胆碱脂酶抑制剂、抗氧化剂、神经营养药和雌激素等,可以改善AD症状。我国 AD 治疗已从单纯改善症状迈向疾病修饰新阶段,但疗效依赖“早期干预”。现有药物如多奈哌齐、GV-971(甘露特钠)主要通过改善神经递质功能或调节肠道菌群,缓解认知衰退症状,但无法逆转病理进程。2024年仑卡奈单抗在我国获批,治疗18个月可使临床痴呆评分下降率降低27%,目前已有约2000名患者受益;多奈单抗紧随其后获批,能减缓早期AD患者认知衰退35%。国内创新药也不甘落后,SHR-1707作为首个国产抗Aβ单克隆抗体,已进入Ⅱ期临床试验。神经调控和手术治疗开辟了治疗新路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40Hz 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可改善认知功能;颈部淋巴 - 静脉吻合术(CLVA)通过加速脑代谢废物清除,相关临床试验正在推进。此外,干细胞外泌体治疗、中医药(如针灸、黄芪制剂)等补充疗法也在探索中,为AD治疗提供多元化方向。
预防AD,老年人要勤动手脑,营养均衡,适度运动,戒烟限酒,减少盐、糖、油的摄入量,规律服用降糖、降血压、降血脂药物等,严格控制好“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老年人三高控制不好会引起脑动脉硬化,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促进老年性痴呆发生。AD患者会有记忆力和认知功能障碍,可以给病人做一些认知功能训练,如教病人念诗或背数字,做一些手的精细动作训。
AD家庭护理十分重要,家属或护理员做一些提醒、引导,带领老人去购物、参加老年人聚会,让病人体会到社会有认同感,对延缓病情发展有好处。家属对病人富有爱心、耐心,与老人多交流,不要过多指责,以免伤害老人的自尊心。妥善管理家用电器,保证病人的安全。鼓励适当的户外活动,但应避免走失。照料痴呆症患者不仅仅是物质生活上的事,还要注重对患者心理的干预,减少患者退避和自责的消极应付方式。
研究表明经常听音乐、唱歌,可预防痴呆或者延缓痴呆的发展。美国学者研究表明经常吃香蕉、苹果、橙子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人类大脑细胞主要成分是胆固醇,所以老人应适当吃一些含胆固醇的食物。
“健康中国 2030” 规划明确 AD 干预要求,2023 年《关于推进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启动全国性防控行动,目标实现社区 80% 老年人认知筛查,提高公众对老年痴呆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5》是我国AD防控的“行动指南”,明确了“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的核心策略。让我们共同行动,为人民的健康和幸福生活保驾护航!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老年医学分会委员,中国抗衰老促进会数智健康分会副会长,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张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