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为何启动“女孩与数学”计划
2022年7月4日,法国总理伊丽莎白·博尔内抵达巴黎总统府爱丽舍宫参加新内阁首次会议
文/姚璐 尤斐然
编辑/胡艳芬
法国国民教育、高等教育和科研部近日在其官网上说,将启动“女孩与数学”计划,通过三大核心举措促进社会平等。
女孩、数学、社会平等,这三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这一计划为何引发其他国家的共鸣和反思?
一种观点也许能解释其中原因——在人工智能(AI)时代,数学不仅是基础科学的核心工具,更是推动技术创新、解决问题和塑造未来社会的关键能力。无论性别,学好数学都具有深远意义,而对于女孩来说,学习数学更具有破除偏见、拓宽机会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法国数学教育的性别差异
如今在法国,每两名高三女生中,就有一名不再学习数学课程,而男生中这一比例为四分之一。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后,继续学习数学的女生的比例也在持续下降。而在工程与数字相关高等教育中,女生仅占25%。这一比例20年来基本没有变化。
事实上,这一差距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了,尽管男生和女生在开学时对数学的兴趣相当,但之后便逐渐有了差距,且随着学习的深入这种差距越来越大。法国的一项主题为“女孩与数学”的社会学研究结果显示,女孩在学校中体验到一种隐形的不平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让她们认为,即使成绩相同,女孩也不被认为与男孩一样“聪明”。虽然在自然科学上已有共识,生物的认知能力与其性别并不相关。
高中阶段,在取得同样成绩的情况下,女孩得到的正向评价,往往在于她们的学习态度,比如主动、认真、细致和勤奋等;而男孩得到的正向评价,则更多是他们的智力,比如好奇心强、洞察力强等。
女孩较少从事数学领域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传统偏见的影响,而且这种偏见不仅存在于校园,也广泛存在于家庭和社会中。比如,“女孩不适合数学”“她们不擅长逻辑思维,难以胜任技术领域的职业”;“她们不敢尝试”“她们更喜欢文科,排斥数学”“她们缺乏信心”等。在这种偏见影响下,一些原本很有潜力的女生也难免产生自我怀疑,从而过早放弃数学学习。
在首届国际基础科学大会期间,菲尔兹奖得主、法国科学院院士、法国高等科学研究所教授马克西姆·孔采维奇在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为与会学者和师生们作专题报告(2023年7月19日摄)
从关键教育阶段发力
这次法国政府推出的“女孩与数学”计划,主要是在高三和理科预科这两个关键教育阶段发力。在法国教育体系中,这两个教育阶段与学生以后的发展密切相关。
法国高中生在高一学年结束后,需要选择两到三门专业课程。在2023年前,数学是选修课,学生主要是深入学习数学理论的应用。选择数学专业课程的学生往往表现出对科学、工程或数字技术等相关职业感兴趣。但根据法国教育部的一项调查,长期以来女生选择理科专业课程的比例偏低。
直到2023学年,数学正式成为法国高中必修课,所有没学数学的高二普通班学生每周必须参加一个半小时的数学学习。据当地媒体报道,这是时任法国教育部长帕普·恩迪亚耶领导的教育战略的一部分。该战略旨在将2023年变成“数学推广年”,还为此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在六年级引入小学生数学小组,以及到2027年在数学、物理化学等专业实现男女平等的目标。
该战略提出时,法新社称,尽管法国以其卓越的数学研究传统而闻名,有13位菲尔兹奖(被誉为“数学诺贝尔奖”)获得者,但法国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
而另一个关键教育阶段即理科预科阶段,是高中阶段结束后法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独特阶段。这些预科班是为学生报考工程师学院等高等理科学府做准备,预科班往往招收高中阶段成绩优秀,尤其是在理科科目上表现突出的学生。
理科预科班为期两年,学生需接受高强度的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的学习,之后参加全国统一考试,争取进入法国最高等的理科学府。这些学府将为法国提供高质量的理科人才。
在法国,学生在高中阶段选择数学,毕业后又能进入理科预科,最后考入高等工程师学院,被认为是通往科学与工程职业的“精英道路”,但走这条路的女生比例一直较低。最近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理科预科生中,女生仅占15%,这也导致高等工程师学府中的女生占比也很低。
三大核心举措
这次法国教育部推出的“女孩与数学”计划的核心举措有三个:
一是通过培训加强教育工作者对性别平等的意识。
从2025年新学年开始,也即在9月15日前,法国所有中小学教师将接受一个两小时的培训,培训将由事先已经接受了教育部专门培训的学校校长和校区负责人主持,届时将结合每所学校的具体情况,分享和推广有助于女生在数学中取得成功的教学方法。
此外,所有小学老师以及初中和高中数学老师会接受一次为期一天的性别平等培训。法国教育部计划在4年内将这一培训覆盖法国全国37万名小学教师,3年内覆盖2.4万名中学数学教师和1.2万名高中数学教师。此计划参考之前在法国北部城市亚眠的一个试点项目,该项目3年内鼓励了多达100名女生选择数学专业课程。另外还会在所有教师休息室张贴印有反性别刻板印象公约的海报,时刻提醒教师们。
第二,提高女生在数学课程中的占比。
具体计划为在2030年前,每年在高中阶段增加5000个选择数学专业课程的女生,并将这个目标纳入学校负责人的考核指标中。
从2025年起,在全国5个学区设立10个初三和初四数学实验班,每个班设定特别数学课程,每个班的女生占比不低于50%。2026年起,全国每个省(共101个省)都要设立一个数学实验班。
2030年,每个理科预科班的女生占比不低于30%,2026年至少达到20%。并且,在预科班新聘请的教师中,女性比例至少达到30%。
第三,拓宽女生视野,激发职业兴趣。
从初三到高三,定期在学校组织交流活动,邀请相关组织和女性榜样,分享她们的经历,激励女生进入数学领域。
2022年7月5日,在法国巴黎伏尔泰中学,学生查看高中毕业会考成绩。当日是法国高中毕业会考成绩公布的日子,学生将凭会考成绩申请大学
社会意义与挑战
数学能力是许多领域的核心能力,比如航空航天、工程、金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从职业发展角度看,拥有更好数学能力的人,往往职业竞争力和收入也更高。从国家层面看,数学人才的储备会直接影响社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而女生在数学领域的占比偏低,直接导致了劳动资源的浪费,也会造成女性在职业发展上与男性的差距,导致科技开发领域的潜在创造力和多样性不足。“女孩与数学”计划就是要推动女性在数学上增加参与度,迈出推动性别平等的重要一步,并进而提升国家竞争力。
该计划的提出者——法国前总理、现任国民教育部长博尔内一直致力于推动女性积极参与数学学习。1981年,她考入巴黎综合理工学院(法国最顶尖的工程师学校之一),当时在这个学校,女学生人数仅占约2%。2022年,她成为法国历史上第二位女性总理。
2022年,当时任总理的博尔内表示,女生在数学领域比例过低,“这一现象更加证明了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我们的基础科学和工程领域缺乏性别多样性,尤其是在当前重大变革的时代,我们急需科学家和工程师。我们需要男性,同样也需要女性投身这一领域。剥夺一半年轻人展现天赋的机会,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因此,我们必须打破刻板印象,吸引更多女性参与有关科学的教育和职业。”
当然,该计划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学生家长和雇主没有完全参与进来。又如,社会上的刻板印象根深蒂固,短期内难以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如果到2030年,这一计划中的目标能得到实现,那么就可以说法国在性别平等上真正迈出了一大步。
(姚璐系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副教授,曾在法国担任巴黎观察新闻社制片人、主持人;尤斐然系驻法华人,新浪微博海外咨询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