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能源周报丨四部门联合发文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8月全国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5%;全国首个发电天然气价格指数发布-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9/26 14:59:18
来源:新华网

新华能源周报丨四部门联合发文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8月全国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5%;全国首个发电天然气价格指数发布

字体:

  本周(9月22日-9月26日),能源领域热点频发。五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四部门联合发文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1-8月份全国出口煤炭464万吨 同比下降0.7%;8月全国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5%;全国首个发电天然气价格指数发布。

 

  9月22日

  五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9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指出,2025—2026年,钢铁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经济效益企稳回升,市场供需更趋平衡,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有效供给能力不断增强,绿色低碳、数字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四部门联合发文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

  22日,由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公布。

  《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我国能源关键装备产业链供应链实现自主可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技术和产业体系全球领先,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有效保障高效智能能源勘探开发、低碳高效能量转换、低成本高可靠能源存储、高效稳定能源输送等战略任务,有力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9月22日

  1-8月份全国出口煤炭464万吨 同比下降0.7%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8月份,全国出口煤炭53万吨,同比下降45.5%,环比下降32.91%。2025年1-8月份,全国累计出口煤炭464万吨,同比下降0.7%。

  9月23日

  8月全国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5%

  2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8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8月份,全社会用电量10154亿千瓦时,继7月份后再次突破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7%;第二产业用电量59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第三产业用电量20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2%。

  全国首个发电天然气价格指数发布

  9月23日,在2025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崇礼)论坛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正式发布中国发电天然气价格指数(CEGI),这是国内首个发电天然气价格指数。业内普遍认为,该指数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电力燃料价格指数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9月24日

  2024年全国碳市场交易额创开市新高 碳排放配额日均成交量上涨43.55%

  从24日在上海举行的“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上获悉:截至8月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近7亿吨、成交额约480亿元。其中,2024年全年成交额创2021年市场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年度新高。

  会议同期发布的《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5)》显示,市场交易活力正进一步提升。2024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共运行242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日均成交量较上一个履约周期上涨43.55%,全年累计成交量1.89亿吨、成交额181.14亿元。2024年全国电力碳排放强度相比2018年下降10.8%。

 

  9月22日

  天津港首次实现滚装船绿色甲醇岸基加注

  9月22日15时许,靠泊在天津港环球滚装码头的甲醇双燃料动力汽车滚装船“港荣”轮,开始300吨国产绿色甲醇岸基加注。这标志着天津港已具备规模化供应绿色甲醇能力。

  本次加注由中国石化燃料油销售有限公司实施,所用甲醇产自内蒙古,以废旧轮胎和生物质为原料,一次作业即可减排二氧化碳460吨。预计22日晚完成全部加注工作。

  中国海油万方级大容积液氢储罐自主核心技术获船级社认证

  9月22日,据中国海油所属气电集团消息,该集团完成国内首个万方级大容积液氢储罐原理样机模型开发,顺利通过国际第三方认证公司必维船级社(BV)的关键技术审查与认证,标志着我国万方级大容积液氢储罐关键技术实现解卡性突破。

  液氢在零下253摄氏度超低温条件下具有能量密度高、易于规模化存储和长距离运输等特性,是未来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储运型式。液氢储罐作为液氢产业链中的关键装备之一,自主化高效能技术对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与当前国内常用的百方级卧式储罐及LNG立式圆筒形储罐等相比,球形储罐具有承压能力高、比表面积低和大型化安全可靠度高等特性。

  9月24日

  我国西南地区最大液化天然气工厂建成投产

  据悉,位于重庆涪陵的我国首个页岩气处理加工工厂扩能项目建成投产,工厂产能提升至每天200万立方米,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工厂。涪陵液化天然气工厂是将页岩气进行净化处理,再经过零下162摄氏度的低温常压液化,储存和运输。此次新建的日产百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的装置,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代低能耗液化技术,是国内首个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设计的液化天然气处理装置。通过采用人工智能优化液化流程,装置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更高,较引进工艺能耗低5%。

 9月25日

  我国首个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累计产量突破500万吨

  9月25日,我国首个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中国石油新疆吉木萨尔页岩油累计产量突破500万吨,标志着我国对页岩油的开发从技术探索迈向稳定产出阶段。

  页岩油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新兴油气资源,同时也是业内公认的难采品种。吉木萨尔页岩油示范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面积1278平方公里,油藏埋深3800多米。今年以来,示范区产能建设持续提速,已完成钻井48口,日产量首次突破5000吨,创历史新高。

 全球最大煤电碳捕集示范工程正式投运

  中国华能9月25日宣布,全球最大煤电碳捕集示范工程在华能甘肃正宁电厂完成72小时试运行,正式投入运营,该工程年捕集二氧化碳达150万吨,技术和装备实现全国产化。其成功投运标志着我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百万吨级工业化示范应用迈上新台阶,有助于煤电实现大规模、工业化、深度减排,推动“双碳”目标实现。

  该碳捕集示范工程还具备辅助调峰能力的运行模式,可动态调整碳捕集系统负荷,使煤电机组在实现大规模碳捕集的同时具备灵活调节能力,保障电力的安全稳定供应,为“煤电低碳转型+能源安全保障”协同发展提供可行路径。

  国网新源浙江缙云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发电

  9月25日零点,随着最后一台机组完成15天考核试运行,浙西南首座抽水蓄能电站——国网新源浙江缙云抽水蓄能电站(以下简称“国网新源缙云电站”)全面投产发电。截至目前,全国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达到6266.5万千瓦,已突破“十四五”抽水蓄能发展规划目标。

  国网新源缙云电站的建成投运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积极支持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长三角地区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新实践。

  青海能源行业首个国际标准正式立项

  据悉,由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主导申报的《基于区块链的实验室数据控制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与评估推荐性实践》技术标准提案,经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标准协会标准理事会审核通过并正式立项。这是青海能源行业首个获得立项的国际标准,标志着青海电力在标准创制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获得国内外行业认可。

 

  9月23日

  上海市单体容量最大海上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

  9月23日,上海市单体容量最大海上风电项目——金山海上风电场一期项目(306兆瓦)顺利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该项目是三峡集团在沪投资开发的首个海上风电项目,位于上海市金山区杭州湾北部海域,共安装36台8.5兆瓦风机,总装机容量306兆瓦。预计年均可提供清洁电能约1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3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80万吨。

 全球首个2000伏特光伏实证认证基地落地海南

  9月23日,从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光伏实证认证暨2000伏特光伏技术创新研讨会”获悉,此次会议期间,全球首个2000伏特光伏实证认证基地在文昌市揭牌,由大唐海南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建设并运营。该基地具备全周期数据采集与系统化性能评估能力,标志着我国在高电压等级光伏实证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大唐文昌光伏实证基地将系统开展高温高湿、高盐雾典型气候环境下光伏产品的长期可靠性验证。通过统一测试边界条件,实时监测发电性能、辐照度等20余项参数,为光伏组件、逆变器、支架等关键设备提供科学的户外运行数据,有力支撑产品选型、技术迭代与投资决策,推动光伏产业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升级。

 9月24日

  “陇电入鲁”输送电量突破100亿千瓦时

  9月24日,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输送电量突破100亿千瓦时,达到100.24亿千瓦时,有力支撑甘肃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助推山东、甘肃两省经济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为华东地区能源保供和绿色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陇电入鲁”是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外送项目,起于甘肃庆阳换流站,止于山东东平换流站,途经甘肃、陕西、山西、河北、山东五省,线路全长915公里。

【纠错】 【责任编辑: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