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走进安徽省宣城市泾县琴溪镇马鞍村,一条条“致富路”蜿蜒向前,一盏盏路灯璀璨明亮,一座“廉心桥”静静守望。自2012年结对帮扶以来,宣城烟草14年如一日,在党建、产业、基建、文化上打基础,与马鞍村携手绘就了一幅“七色田园·花漾马鞍”振兴实景图。
党建领航 擘画凝心聚力“红心图”
宣城烟草始终以“支部结对共建”为载体,常态化开展“四个共同”系列活动,即共同上一次党课、共同过一次组织生活、共同接受一次党性教育、共同开展一次专题培训”;聚焦基础提升,开展党建标准化培训,协助改造升级党员活动室;坚持示范引领,主要负责人深入马鞍村田间地头,将生动的党课送到党员群众的心坎上。
在宣城烟草的帮扶下,马鞍村党员活动室改造升级,焕然一新,室内干净整洁、布局合理……功能设施一应俱全。马鞍村党支部书记郭秦智感慨道:“宣城烟草不仅提供了物资支持,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先进的党建理念和管理规范标准,极大地提升了我们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基建赋能 铺就幸福民生“通达图”
聚焦帮扶村群众“急难愁盼”,宣城烟草坚持把“民生小事”当作“幸福要事”办。14年来,累计帮办多件民生实事。
乡村要振兴,基础设施是支撑。着眼“行路难”问题,宣城烟草捐赠专项资金,帮助马鞍村实施村内道路硬化提升工程,有效打通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马鞍村凉潭组村民卫金荣说,“过去的田湖路坑坑洼洼,现在修了沥青路,大家伙儿出行都方便了。”
夜间出行曾是村民的“痛点”。宣城烟草将“光暖群众·乡村亮化工程”列为重点民生工程,为马鞍村安装了崭新的路灯,惠及217户、500多村民。路灯亮了,村民夜间出行更加安全。
田湖文化广场一侧紧邻居住区,另一侧则与村民的小菜园隔河相望。2022年,宣城烟草投入4.8万元援建的“廉心桥”正式落成,彻底解决了村民们的过河之忧。
近年来,宣城烟草在人居环境整治、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为马鞍村铺就了走向振兴的“快车道”。
产业筑基 勾勒七色田园“富足图”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石。在宣城烟草倾力营造的良好发展环境下,村“两委”班子乘势而上,大刀阔斧推进产业振兴。
走进马鞍村蔬菜种植基地,满目绿意盎然。为壮大村集体经济,2021年,村“两委”流转200亩撂荒地建设蔬菜基地,投入100万元建成50亩蔬菜大棚,创新“村企合作共建”模式,与种植大户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大棚区种植“反季节”蔬菜,寒冬腊月仍能产出鲜绿果蔬;露天区以订单为导向,种植长豆角、小香薯、高杆白菜等品种,推行分期轮作,形成“种产销”一体化体系。如今,长豆角和高杆白菜成为“网红菜”“当家菜”。在做大做强蔬菜产业的同时,村“两委”注重产业链延伸,引进丁渡酱菜等知名加工企业,推动三产深度融合发展。
发展路上,村“两委”始终把“联农带农”放在心上。为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主动对接市场找订单、签合同,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2022年与农户签订了110亩高杆白菜种植协议,助农增收33万元,户均增收1万元。2023年,订单式种植面积扩大至150亩,惠及更多农户。此外,村里的蓝莓、烟叶、水稻等产业,在用工高峰期能吸纳近150名村民务工,按日均100元计算,户均年增收超2万元,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共享发展红利。
如今,马鞍村的产业蓝图正不断铺展。以“七色田园·花漾马鞍”为主题,紧扣“六区同创、八村共富”目标,不断深化村企合作,依托“大马头”建设优势,打造集共享菜园、农耕体验、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农耕文化园,为马鞍村产业振兴注入“美丽经济”新动能。
文化润心 绽放莲韵乡风“和美图”
漫步马鞍村,傍晚的文化广场上村民悠闲话家常,农家小院的露天KTV里歌声袅袅,文化墙绘映衬着整洁的村居,一幅乡风文明的画卷映入眼帘。
和美乡村建设离不开法治的保障。2023年,宣城烟草投入3.47万元助力建成村法治广场,开展“普法三进”活动,将枯燥的法条转化为村民听得懂的“土话”。如今的马鞍村,“遇事找法”成新风。
富了日子,更要富了心气。宣城烟草与村党支部携手,用乡音乡语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常态化开展志愿活动,把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的淳朴民风注入日常。
在文明乡风的浸润下,村民自发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间打造小花园、小广场。每当夜幕降临,小花园里的露天KTV歌声嘹亮,广场舞步伐欢快跃动。“家门口就能唱唱歌、跳跳舞,心里舒坦,日子更有滋味了!”村民们的笑语里,是马鞍村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的最好写照。
如今的马鞍村,法治精神扎根土壤,文明新花处处绽放,廉洁清韵随风入心宣城烟草以文化为笔,在马鞍村绘就了一幅“内外兼修、和美共生”的生动画卷。未来,宣城烟草将继续秉持初心,以实干为笔、以担当为墨,与马鞍村携手深耕,让幸福生活的成色更足、乡村振兴的底色更亮,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书写更多“山乡巨变”的精彩篇章。 作者:宣城郎溪烟草局 赵思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