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9月26日电(记者安路蒙)在位于库布其沙漠腹地的鄂尔多斯万成功20万千瓦/80万千瓦时储能电站项目,一列列银白色的储能电池仓整齐排列,宛如一座充满未来科技感的“新能源方阵”。
该项目负责人李超介绍,电站于今年6月29日正式投产,截至8月末,累计充放电83次,峰谷价差平均为0.15元/千瓦时,实现收入3704.43万元(含容量补偿0.35元/千瓦时),实现利润999万元,预计2025年可实现利润2900万元。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了解到,内蒙古探索储能可持续商业模式,区内储能电站正从成本中心变为利润中心,运行较好的储能电站综合收益率超过20%。其中,今年1月至8月,内蒙古对全区纳入规划的独立新型储能电站累计发放的放电量补偿金额达3.55亿元。
为坚定新型储能电站投资业主的建设运营信心,内蒙古在实践中探索构建“放电量补偿+现货价差”的多维收益模式。
一方面,按照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2025年3月印发的关于加快新型储能建设的通知,对于纳入自治区储能规划的独立新型储能电站投产后向公网的放电量,按照一年一定、一定10年的原则实施补偿,其中2025年及以前建成投产项目的补偿标准为0.35元/千瓦时。另一方面,独立新型储能电站还能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在电价低谷时充电储存,在电价高峰时放电卖出,从中赚取差价。
截至目前,全区在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963万千瓦。今年1月至8月,全区新型储能调用电量呈现跨越式增长态势。其中,累计调用充电电量达2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2%;累计调用放电电量2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39%。
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从调用电量、调用功率、调用频次三大核心维度来看,全区储能系统运行状态良好、应用效率突出,特别是在今年“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关键时段,储能系统凭借响应及时、调节高效的特性,充分发挥出电力“蓄水池”与“稳定器”作用。